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结婚庆礼三,以及结婚三节礼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结婚庆典司仪致辞三篇
结婚是人生结婚庆礼三的一件大事结婚庆礼三,举办隆重盛大的庆典结婚庆礼三,司仪在主持上作讲话致辞,本文是结婚庆礼三我整理的结婚庆典司仪致辞,仅供参考。
结婚庆典司仪致辞篇一:
各位嘉宾,欢迎结婚庆礼三你们!各位朋友,谢谢光临!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允许我郑重宣布:谢辉、李莉结婚典礼正式开始!鸣炮,放婚礼进行曲,掌声欢迎新郎新娘入场。
(证婚)各位嘉宾,各位朋友,_ 酒店好辉煌,亲朋好友聚一堂,花炮声声传喜讯,谢辉、李莉成鸳鸯。在三三美酒庆联壁,双双玉燕喜齐飞的美好日子里,迎来了这对久经考验,来之不易又才貌双全,始终如一的新人。请各位喜宾、各位朋友记住8月14这个吉祥如意,美好难忘的日子,真是满座嘉宾漾喜气,欢歌笑语迎新人。首先有请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劳苦功高的介绍人刘晓萍讲话……。接着掌声有请西藏军区通讯二总站功劳卓著、德高望重的唐成顺主任为新郎新娘证婚。(身份真实可靠,婚姻合法有效)。
(结婚礼拜)常言道:生我者父母。新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俗话说得好:养育之恩比海深,孝敬父母不能忘。掌声欢迎新人的父母上前就坐。为养育这对新人,双方父母付出了万分的艰辛,为感谢父母的生育情、养育恩,请新人为双方父母递上盖碗茶,(喝了盖碗茶,父母心放下,眼看儿女闯天下,财源遍布大中华)现请允许这对新人向双方父母三鞠躬:一鞠躬,祝父母品似芝兰一味清;二鞠躬,祝父母福如东海长流水;三鞠躬祝父母寿同松柏千年碧。新人的成长还需父母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请双方父母给新人发红包,祝愿他俩今后的日子像红包一样红红火火!(出题)祝愿他俩一年365天天天开心,一天24小时时时快乐,一小时60分分分精彩,一分钟60秒秒秒幸福!
俗话说:助我者朋友。知已难求,朋友难得,在过去的日子里,各位朋友曾给这对新人许许多多无私的帮助,真诚的提携,请允许这对新人向各位朋友三鞠躬:一鞠躬,祝各位老年朋友开开心心,健康长寿;二鞠躬,祝各位中年朋友财源广进,前程似锦;三鞠躬,祝各位青少年朋友学学业有成,万事如意。
(喝交杯酒)新郎英俊潇洒,新娘花容月貌;新郎出类拔萃,新娘才华横溢;真是牛郎织女天作对,才子佳人地成双。他俩经历了象朝霞般绚丽、象月夜般神秘的初恋期;熬过了如胶似漆,形影相随的热恋期;走进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婚期;迎来了相敬如宾,并肩携手的新时期。有请礼仪为新郎新娘递上交杯酒。金屋交杯浮美酒,玉堂燃烛灿琼花。端着交杯酒,夫妻手挽手,望着交杯酒,喜悦上心头,喝了交杯酒,夫妻长相守;喝了交杯酒,永远不分手,喝了交杯酒,天长又地久;喝了交杯酒,幸福美满全都有。
(交换信物)新郎新娘交换戒指。戒子是结婚信物。戒子是金的,表示他俩要把自己最珍贵的爱,像最珍贵的礼物交给对方。黄金永不生锈,永不褪色,代表你们的爱持久到永远。戒子是圆的,代表爱情毫不保留,甜甜蜜蜜,婚姻永不破裂,美美满满。
(结婚礼拜)一拜,情投意合,夫妻恩爱。二拜,志同道合,传宗接代(表演);三拜,百年好合,姻缘美满。我真诚地祝福你们新婚快乐!祝你们山盟海誓情不变,海枯石烂志不移。栽下爱情树,结出幸福果。
( 祝福语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让我们衷心祝愿新郎新娘心心相印,似龙似凤事事呈祥,鱼爱水游水爱鱼,夫随妇唱妇随夫;并肩同走幸福路,携手共绘锦锈春;郎才女貌双俊秀,事业爱情双丰收。在此,新郎新娘为感谢各位亲朋好友的厚礼,略备素酒,以表谢意!大喜之日,千头万绪,接待不周,在所难免,如有不妥,万望海涵。
(结束语)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在中秋到来之际,祝各位花好月圆,团团圆圆!最后,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新郎新娘的幸福和各位朋友的好运象长江流水源源不断,象山洪爆发势不可挡,象芝麻开花节节高升干杯!
结婚典礼结束,请大家尽情畅饮,谢谢大家!
结婚庆典司仪致辞篇二
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来宾们:
秋去冬来菊香艳,天地之合百年乐。
在这国泰民安昌盛世,花好月圆人靓丽的良辰美景中,__ 、__ 二位新人今天喜结良缘,举行新婚仪式。我们谨向他们表示温馨的恭贺和美好的祝愿,向养育他们成长成才的双方父母、亲眷和向前来贺喜的各位来宾、好友表示真挚的谢意与问候!
爱情如酿蜜,甜美幸福又无暇,需要夫妻恩爱一起,缠绵寻觅,共同酿制来经营;
婚姻如 唱歌 ,优美动听相和谐,需要夫唱妇随歌舞相伴如痴如醉,充满激情不懈怠;
家庭如鸟巢,温暖体贴情融融,需要成员间和和美美,关爱备至,精心呵护,遮风避雨更牢固;
生活如吟诗,抑扬顿挫,平缓波澜,音形并貌,需要用心体抚琢磨,雕思和抒发。
结婚,标志着爱情的升华,倾慕的结晶,忠诚的拥抱,举行婚礼,表示出生活的变奏,新家的起点,责任的宣言。
我们祝愿二位新人从今天起,婚姻美满、生活幸福、互帮互敬、携手并肩、 爱岗敬业 、比翼双飞、敬老爱幼、文明理家,父母欢心、亲邻赞羡,计划生育、早得贵子,再次聚会,大家更乐!
此时,我记起电影《甜美的事业》的主题歌中有这样两句歌词:幸福的哥儿随风飘荡,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让我也用这充满欢乐幸福的歌词来表达此时的心情,作为对二位新人新婚之喜的祝贺结束语吧!
谢谢各位!
结婚庆典司仪致辞篇三
一、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20__ 年11月8 日,阳光灿烂、天降吉祥,我们大院人来人往,喜气洋洋。
今天的来宾可真不少,非常荣幸作为这次婚礼的主持人,我愿用美的思想,美的智慧,美的语言,为每一位朋友留下美好的回亿。
二、新人闪亮登场
好,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才华横溢的新郎和国色天香的新娘。掌声献给他们!
新郎新娘台上站,甜蜜感觉涌心间。
风风雨雨牵手过,今天喜结美姻缘。
三、采访新郎
1、好,现在这小两口甜甜蜜蜜实实在在的站到了自己最幸福的起点上,现在呢我们抓紧时间采访一下刚上任的新郎。
2、好,新郎大声的告诉大家今天是你的什么日子?(结婚的日子)
3、好,结婚的日子,知道自己娶媳妇了啊,那么看一下自己身边的新娘,高兴吗?(高兴)
4、好,那么今天非常的高兴,就冲着大家哈哈的大笑一个!那么再告诉我今天是几月几号,确定吗?
四、证婚人讲话
五、新郎新娘互动
我来问1、你们俩人乐一乐,家务劳动谁来做!(我来做)没看出来还是个勤快人;2、你们俩人抱抱腰,新郎抱一下新娘的腰,哎,抱的挺熟练,看来平时没少抱!剩菜剩饭谁承包(我承包),不浪费啊!
3、你们俩人挨挨脸,新郎挨一下新娘的脸,挣了钱归谁管,(媳妇管)够给老爷们丢人的!好,给大家开个玩笑,这样的新郎官绝对是个模范丈夫。
结婚庆典司仪致辞三篇相关 文章 :
★ 结婚庆典司仪致辞
★ 最新婚礼庆典主持词3篇
★ 传统婚礼主持词3篇
★ 2019最简短新郎婚礼致辞三篇
★ 新婚典礼领导讲话3篇
★ 2017浪漫婚礼主持词3篇
★ 高端大气的婚礼致辞五篇
★ 结婚庆典主持词5篇
★ 结婚答谢宴领导讲话3篇
★ 婚礼司仪全套主持词介绍新郎新娘3篇
结婚周年庆,送什么礼物给老婆?
老婆可以送很多礼物好,如下帮你推荐一些比较特别的礼物,希望能帮到你。
建议一:手表、(每次看时间的时候都会想起你,你觉得呢?)水晶音乐盒、香水、生肖吊坠,一个漂亮的发卡,别上去之后,她会自信不少吧,老公送的呢;
建议二:小品牌的淑女鞋,又舒服又不失大方,最重要还是老公挑选的;
建议三:陪她逛街,很多丈夫都不爱陪老婆逛街,嫌累嫌无聊;
建议四:一顿你亲自下厨煮的饭,她会很感动吧;
建议五:亲子装,你一件她一件宝宝一件,亲子装很有意思呢;
建议六:如果是家庭主妇,她又喜欢小动物,那就送只小狗给她,不让她那么寂寞
结婚婚庆点礼?
二、中式婚礼仪式流程
1、三书六礼
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迎书,分别对应的是定亲之书、清点细物的清单、迎娶新娘之书。而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迎亲:结婚当天上午新郎需要到新娘家接亲,并且有伴娘进行为难。
3、找红鞋:新郎到进入新娘家里后,会寻找藏匿好的婚鞋,找到后才可以带走新娘。
4、奉茶:新郎迎接新娘出家门前,需向新娘双亲跪拜,奉茶直到长辈喝下方可站起。
5、撑红伞、撒米:两人出门后由伴娘撑红伞陪同,往路旁撒米,新郎抱着新娘出大门。
6、下轿下车:以红地毯为路面,新娘脚不沾地
7、过火盆:日子红红火火。
8、跨马鞍:此后平平安安
9、拜堂:通常为三拜,一拜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10、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11、喝交杯酒: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同甘共苦。
12、改口茶: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13、进入洞房:桂圆、大红枣、花生,祝福新人早日喜得贵子。
14、回门:完婚3天后,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中式婚礼习俗三拜九叩
中式婚礼的讲究很多,要想办一场真正的传统样式的婚礼,就应该仔细了解一下他的习俗。
1、三书六礼: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亲时由男友交给女方。“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具体是:
纳礼:男家请人预备向女家提亲、说媒。
问名:男家在大红庚贴上写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结亲,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写上请人占算。
纳吉:如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则婚事初步议定,问名卜得吉兆后,男方送薄礼至女方家,议婚继续进行,也叫过文定或小定。
纳徽:正式送聘礼至女方家又称“过大礼”,类似今天的订婚。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因缘;十一月则隐含无尽之意。
亲迎:正式成婚,迎亲表示了男子要求从夫君的强烈愿望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亲书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2、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新房里,将被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3、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家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洞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4、嫁妆: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到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吉祥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意谓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
5、上头:上头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巴,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根银笋尽标齐。
6、撑红伞:迎亲的当天,又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出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散撒迷。
7、迈火盆:新娘莲步轻移,迈过火盆预示婚后生活红红火火。
8、跨马鞍:利用谐音寄托祝福,预示婚后两人生活平平安安。
结婚是人一生的大事,那么关于婚庆的礼仪都有哪些?
结婚典礼仪式是男女双方结为夫妻的一种重要仪式形式结婚庆礼三,它标志着夫妻双方进入结婚庆礼三了一个新的生活阶段。结婚典礼的形式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喜庆和欢乐的场面是最为重要的。若婚礼仪式搞得好,则夫妻双方、亲朋好友都很高兴,为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一个好的开端;若接不好,则会给以后的生活留下阴影,影响夫妻感情、家庭和睦和亲友关系。因此,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1.婚礼的准备
婚礼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选择最佳的日期和制定周密的婚礼计划安排。选择婚礼日期应是夫妻双方共同的意愿,最好还要征求双方家庭的意见。制定婚礼计划应考虑周全,既热烈隆重,又便于操作、形式新颖。婚礼计划主要包括邀请人数、被邀请人名单举办婚礼的地点、婚宴的标准规格、结婚请柬的制发、所需的物品、结婚仪式的程序安排等。此外,还要选择一些合适的人员来进行婚礼的组织、接待和服务等工作。
2.婚礼的一般程序
举行结婚典礼仪式,需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否则就会引起混乱,出现笑话,影响婚礼的气氛和顺利进行。一般来说,婚礼的主要程序有:①鸣炮奏乐;②司仪、主婚人、介绍人、证婚人及男女双方来宾入席;③新郎新娘入场;④证婚人宣读结婚证明;⑤新郎新娘向父母、来宾以及夫妻相互行礼;⑥夫妻双方交换纪念品;⑦父母、男女双方单位领导及来宾代表致词;⑧婚礼仪式结束;⑨宣布喜宴开始。
3.参加婚礼的礼节
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要讲究礼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新婚夫妇赠送结婚礼品。结婚礼品的选择要注意与婚礼相符,可选择一些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礼品,也可以选择婚后生活用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用品,切忌单独送钟,结婚礼品要用红纸包装;二是赠送礼金。礼金的多少要根据亲属关系、交往程度以及自身的经济状况来定,礼金要用红纸包成红包,在红包里面写上送礼者的姓名及金额,表面应写上“恭贺×××和×××新婚之禧,×恭贺”等字样,除非常特殊的情况外,礼金或礼物应在婚礼前送上;三是参加婚礼的宾客要注意修饰自己的仪容,既要整洁、大方热烈,又不能喧宾夺主;四是用词用语表达要恰当,切忌随意乱说,引起主人或宾客的不快;五是在婚礼上和闹新房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力求高雅、以新郎为主,要把握分寸,杜绝恶作剧和一些庸俗的东西。
中国历代婚庆礼仪
旧时,绍兴有指腹为婚习俗。清末民初,此俗虽基本绝迹,但将儿女自幼许字者为数不少。男女婚事大多由父母包办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男女青年取得婚姻自主权,但事先多征求父母意见。
婚姻,一般经历做媒、订婚和结婚等阶段。
做媒
旧时,绍兴有以说合婚姻为业之中介人,多为中老年妇女,俗称媒婆,亦有尊称大媒太太者间有男性媒人,俗称媒公、大媒先生。媒人平时十分留意小官人(未婚男子)、大姑娘(未婚女子),遇有年龄、财产等条件相当者,即于男妇双方游说。上虞等地俗为:媒人至男家先行试探:“我来向XX老爷令郎年XX岁大吉”字样。若小官人之叔伯较其父有声名,则改令郎为令侄。即男家以最具身份者出面托媒。开媒条之时,须择逢双之黄道吉日,且日支须与小官人生日相合。媒条字数须成双配对,书写不得错漏。
男媒取得媒条后,约女媒同去女家。如女家愿开媒条至男家,则为女家允婚之非正式表示。女家所开媒条格式与男家同,仅将令郎改作令嫒。媒人见女家开出媒条,即取出随身所带书有“茶仪”字样、内装钱币之红封筒送给妇家,俗称收茶钱。
订婚
男女双方经媒人撮合,略有头绪后,即须“合肖”。旧时以为生肖不合则不能相配,如龙与虎、蛇与鼠均会发生争斗,鸡与犬、羊与鼠均索不相和,虎羊相配会“羊落虎口”,羊鼠相配会“羊鼠俱休”等等,因而忌通婚。男女年龄相距及属相亦有忌讳。男女年龄相差六岁称“大六冲”,相差三岁称“小六冲”。“小六冲”尚可,“大六冲”则忌婚配。绍兴有谚云:“男子属羊闹堂堂,女子属羊守空房”,以为男子属革命佳。女子属羊运舛,以致男子多不娶属羊女子为妻,属羊女子或嫁命“硬”男子,或屈为“填房”。此俗表明旧式婚姻不仅须门当户对,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须获得迷信认可。
昔日,绍俗同族不许通婚,同性亦不能联姻。金、刘两姓虽不同姓,但据称金姓来自刘姓,故金、刘两姓亦不得通婚。新昌袁、吕两姓为世仇,通婚视为有违祖训。
男女双方如合肖,且均愿意结亲,即须互相送帖。订婚吉日由女方拣送,婚日则由男方择定,女方拣定吉日后,男家出“求帖”,连同“拜贴”送至女家;女家则出“允帖”,连同“拜帖”于当日带交男家。拜帖书有“全福”或“正肃”字样,落款为“忝姻年家眷愚弟××庄敬顿首诚拜”。求帖余书“全福”或“正肃”字样外,另附“敬求台允”四字大红签条一纸。允帖与求帖相同,但签条上改写“敬遵台命”。
男家送帖时,须随送荔枝、桂圆、核桃、红枣、莲子、松子、百子糕、榛子、桐子、青豆等“十全果”。女家循例收受大部礼物。女家出“允帖”后择日,男家“发盘”(即送彩礼),过礼订婚姻。
男家发盘有“头盘”、“二盘”、“三盘”之分。头盘彩礼,为姑娘身价钱,含有偿付女家养育费之意。一般按女子年龄计价:清道光前,“越风,贫女许字,婿家聘以钱,按女齿每岁贰仟文”计;清同治后,“女稀,钱增数倍”;民国8年(1919)前后,绍兴“女子每岁须洋钱六元,至少四元”;1949年,“订婚付的聘金,在乡下有以一石米或石半米合女人一岁”。范寅《越谚》“发盘”条云:“结婚姻行聘盛,备钱银、绸缎、喜花、红贴、钗镯、粘果、结果、响果、鸡鹅、鱼肉、船亭、果亭、茶架、花雕酒、拜柬而往”。女家收下彩礼,回赠龙糕、凤饼、袍褂料子、文房四宝、锡酒壶等物。礼品中,男家必备花雕酒,女家必备茶叶,故有“男酒女茶”之说。此礼仪,即“三茶六礼”。新昌、嵊县等山区农家贫女订婚,男方一般准备一篮外货、两#壶老酒及少量聘金,由媒人送至女家即可。
男家发送头盘彩礼后,即向女家“请庚”,请问女方生日时辰,再将男女双方生辰送至择日店,请星相家排“八字”,拣定“安床”及“合卺”吉日。请庚时,男家备两份红全贴及一对提盒送至女家。红全贴亦称拜贴或求贴,只是求贴书有“敬求淑造”字样。提盒内盛湘莲、白糖等“茶料”。女家循例璧还茶料,将拜贴与允贴送至男家。
此后,男家发送二盘彩礼至女家,用于置办嫁妆。礼仪与发送头盘时大致相同。所送帖为红绿帖,分别书安床与合卺日辰,格式通常为“谨詹×月×日×时安床(或合卺)大吉”。同时,男家须送成双“缎头”(绸布料子)、“衣折”(成衣)等彩礼。
少数男家头盘、二盘同时发送,俗称“随盘进”。
结婚前夕,男家须送三盘彩礼,用于女家置办喜酒。女家如高堂健在,男家须致送孝敬钱及礼品。花矫临门迎娶时,男家还须送“开门钱”、“上轿钱”等。贫素之家有以下几种节省聘金办法:
以劳动力代聘金。经媒人从中周旋说妥,并立下条规:男方须至女家无偿劳动若干年,期满男家不必筹办彩礼,只须张罗—笔结婚时所需费用即可完婚。
调亲,即换婚。双方各将女儿许配对方为媳,藉此省却彩礼及节约婚礼费用。
老亲结亲。 旧时,此俗普通流行,多为姑表、姨表、舅表亲联姻。除为增强戚谊,亦可少花彩礼,但近亲结婚,常祸延后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革婚姻制度。男女青年虽多自由恋爱,自主结婚,但大都仍赖介绍撮合。80年代,共青团、工会、妇联、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团体机构组织婚姻介绍所,为男女青年乐当“红娘”。恋爱成熟,即至当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旧时婚姻陋习基本不存,但婚时大办酒席之风甚炽,靡费之习未止。
结婚
旧时,新人眠床之棕棚暂用木棒搁架。婚礼前,男家须择吉“安床”, 即于吉日拿去木棒,使棕棚落榫。绍俗,新人眠床不可空,自安床之日起至结婚之日,新郎或陪郎均须睡新人眠床。陪郎须为童男或夫妻双全之族中男姓。
女子出嫁前,女家即发送嫁妆至男家。嫁妆中梳头桌等称方件,脚盆等称圆件,并须有火熜等铜器,饭锡锅等锡器,彩瓶等瓷器及首饰、衣箱等。除首饰等少数嫁妆于婚日随花轿送至男家外,大部分嫁妆均由执喜役者(俗称“行郎”)用“眠桥”或船先送至男家。行郎多为男女双方亲友、佣工、人数视嫁妆多少而定,但务必成双。
婚前,新人须举行淴浴仪式。仪式由两位夫妻双全、多子多女之夫妇主持。一人手拿砻筛。上放红色喜果、鸭蛋,下接大脚盆,另一人以热水自砻筛淋入脚盆,再以毛巾浸盆内热水,绞干后让新人揩试,如此重复三次,仪式即算完成。
同时,男方须剃头。先点烛,供茶食。理发匠进门须恭喜道贺,口念“七子保团圆”或“十全如意”等吉祥语,并拔下7根或10根长发,挽成花结,准备送至女家。女方则须“开脸”,雇用老嫚用纱棉线绞除脸上汗毛。开脸时,亦须拔下7根或10根长发,与未婚夫之长发混合搓线。扎于发髻,称“发线”,为结发夫妻象征,系妇女最为珍贵之信物。
婚前一日,男女双方均须祀神(俗称祝喜福)、祭祖(俗称请大人羹饭)。祀神礼仪与祝福相似,但唯新人及主婚人朝拜。祭祖礼仪与平时相同。但最后跪拜者应为新人。
绍俗女子出嫁,必用彩舆。不坐花轿者多为妾或再醮之妇。花娇顶有“五岳朝天”的锡制饰物,遍置灯彩,嵌空玲珑。花轿多向轿店租用,每逢嫁娶之日,必先期赁定。
男家在发轿迎娶前,须请两位夫妇齐眉、儿孙绕膝之长者作“福星”、“禄星”,至花轿内借烛光以镜映照—遍,再以满燃檀香之熨斗熏轿,俗称“搜轿”,意在驱逐轿内妖魔鬼怪。
男家发轿时,新郎身穿吉服至门口向花轿作三大揖,以示恭送,称“送轿”。迎亲仪仗队伍,轿前为对锣、铳手、吹鼓手、后有行郎手执各种灯伞、红绳束腰之木柴(俗称膛柴)等,并有乐队随行。女家收受膛柴后,换上红绳束腰之木炭送还男家,即所谓“柴新郎炭新娘”,取人财两旺之意。绍兴城内有以“五福”、“大庆”、“宝#、“长安”、“万安”、“福禄”等吉语命名之桥,花轿自男家抬出,须绕道至少抬过其中两座桥,方至女家、以博吉利。俗以花轿与花轿不得迎头相遇,故迎亲队伍前面、手持肩头灯之两行郎,不仅带路,且负有设法回避其他花轿之责。花轿不得途中停顿,且前进时必奏乐,转弯时必鸣锣,过桥时必放铳,为驱邪亦为显示隆重。俗称结婚为“小登科”,即使官员亦须让道。
花轿临门,女家有“哭轿”之俗。除惜别外,尚有为免新娘所产子女致哑之意。
男方迎亲队伍临门前,女家须请两位“顺流”妇女将新娘衣装入箱,称“叠箱”。送嫁老嫚为新娘梳太婆头、穿耳嵌等,此举均须伴以吉语。新娘兄弟则须为新娘准备行装称“打铺陈”。
女家于新娘上轿前亦须搜轿,仪式与男家相同,惟“福、禄”两星改由女性充任。新娘上轿时,不能随带剪刀之类快口,以免冲犯“轿#”,招惹不测之祸。
女家发轿前,男家行郎不时狂敲大锣,催促新娘上轿。新娘上轿前循俗进上轿饭,叩别祖宗,辞别父母亲友,扎“兜脚绸”,穿红罗大袖、全红太婆衣,戴花冠,盖袱,由兄弟抱入花轿并挽轿杠送出大门。花轿须连绕三个圆圈(俗称望娘弯)。此时,其母须坐于房内马桶上按“哭嫁调”即兴吟唱,多为劝诫、祝颂之辞。绕罢望娘弯,兄弟将轿杠前推,以示送行。新娘穿新鞋与扎“兜脚绸”后,即不能接触地面,以免带走娘家财运。新昌嵊县一带,哭嫁之俗为新娘之母边哭边上楼梯。新昌,新娘上轿前有腰插铜镜避邪之俗。诸暨,姑娘出嫁,须随嫁两箱上锁素衣。嵊县山区,新娘则穿素服上轿,至夫家方易吉服举行婚礼。
花轿循原路抬至男家,新娘兄弟及轿子应接踵而至。男家铺床,按规矩叠放“铺陈”,送嫁老#献妆:向男家点交新娘首饰等物。亲送新娘之兄弟通常为4位,亦可以侄辈凑数。男家出门恭候,并须放铳与奏乐欢
婚礼在鼓乐声中举行。男家所雇老#代婆母向轿内新娘献三道茶。此时“礼生”(司仪俗称)呼:“行亲迎礼!”“奏乐!”“请新贵人登堂!”,4位手执“裤脚灯”、“子孙灯”行郎步入内室请新郎。新郎身穿“开气袍”,腰束“扣带”,脚登粉靴自右边步入厅堂。面南、向北各作3个大揖,于礼生赞“请新贵人回玉”后从左边步入内室。
接着,拜堂成亲。礼生依次高赞“行合卺礼!”“奏乐!”“请新贵人登堂!”“请新玉人降彩舆!”(各请3次)新郎、新娘各由两位“顺流”太太按到厅堂“福禄寿”星像前恭立。鞭炮声中,新郎、新娘先向外拜天地,再朝内拜“三星”,最后行交拜礼。婚礼主持人为礼生,副礼生读祝词(花烛诗)。平民亦有请厨师权充礼生者。
此后,新郎、新娘又面向“三星”恭立,举行“晋福杖”礼仪。其时,请长者扮“南极仙翁”,由行郎迎至厅堂,以束红绳之甘蔗所充“福杖”,向新娘头上轻打5次,每次均配以如“—闭和气”、“五子登科”之类祝同。其后,由行即送出厅堂。
待礼生呼“请新贵人、新玉人喜绾同心”、“鸣锣升炮送入洞房”时,鼓乐声、鞭炮声大作,即行“牵红”。新人至新房途中,须铺放米袋、酒盅,新人行过其上,从人即须将米袋、酒盅拿起越过新人头顶,又铺放于前面地上让其走道,如此重复,直至洞房。此举名曰:传宗接代(“宗”与“盅”、“代”与“袋”均谐音)。
进入洞房,“扶郎”、“舅爷”须帮新郎、新娘抢坐新床。俗谓占坐位置多者,日后在家权力亦人。此外,新郎须设法将衣襟覆盖于新娘衣襟之上,以示权力大于妻。坐定后,两位“顺流”太太给新郎、新娘各喂7颗小汤团,俗称“喂子孙汤闭”,“七子保团圆”。新昌、嵊县、诸暨一带,则让新人食糖拌饭、团圆果。此后,“顺流”太太各给新郎、新娘呷一口醇酒,交换后又各呷一口,两小盏混合后再一分为二让新郎、新娘呷完,是称“交心酒’(亦名“交杯酒”)。饮毕,新郎以一对同样长短、红绳束腰之甘蔗将新娘盖头袱及花冠挑起并抛至床顶。“送嫁老嫚”迅即放下帐门,以防“热脸冲热脸”。此时,撤出喜果,贺客竞相拾取。
婚日,男女双方均大办喜酒,宴请宾客。男方发轿迎娶前,办“发轿酒”、“暖房酒”。婚礼日俗称“好日”,须办“正酒”。中午,女天地方办“女酒”,邀女方亲友参加喜筵。晚上,男方设筵,丈人(即岳父)、舅爷循例坐首位,新郎、新娘均须向尊、宾客一一敬酒。新昌有“满筵”之习,即男家在厅堂临时搭台为新娘设专座。送上第二道菜肴后,新娘开始“脱通换通”,即脱去一件外衣,另外换穿一件。至第九道莱肴上桌,新郎、新娘在伴郎、喜娘陪同下、从东首第一桌至西边末一桌,依次一一敬洒,此后方可进房。宴后,按俗闹新房。
绍兴各地婚礼一般于冬季夜间(多为寅卯时)举行、循序履行繁缛礼仪,往往至半夜,故有“舅爷怕日光”之说。是日,女方兄弟均不在男家留宿。
翌日清晨,老嫚登门“送子”。即将一红衣绿裤木质“小人”送入洞房,置于床上,焚香烛奏乐祝祷,谓之送子。
是日早饭为新人首次会食,俗称头聚饭。新娘须坐上首,新郎则屈居下席。
头聚饭后,新婚夫妇循俗至附近寺庙、当坊上谷祠(土地庙)和宗祠拜谒,祈求神灵先祖保佑。回家后至厅堂“拜三朝”,即祭祖、跪拜长辈及受晚辈拜见。
婚后第三天,新人至女家“回门”,拜见尊长,俗称“过三朝”。礼仪与男家拜三朝同。新人务必当天返回夫家,绝不能在母家过夜。入夜,新娘须向各尊长请晚安,而且须到婆母房间“坐夜”。婆婆启齿放行,新娘方能回房歇息。
至“正三朝”,新娘又须与夫家及房族尊幼行见面礼。此时,方可开口按称谓呼叫家人(俗称开金口)并操持家务。至厨房应先添柴烧火,取其火红、兴旺之意;裁剪缝制应先做裤、袜,取“裤”“富”,“袜”“发”谐音求吉利,俗有“若要富,先做裤;若要发,先做袜”之说。
绍兴婚姻观念与习俗亦有变化。民国时期,城区开明士绅曾倡导简化礼仪,文明结婚,但城区平民及农村依然如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婚俗趋向文明、简约。结婚时间多在五一劳动节、国庆、元旦或春节,并出现集体婚礼或旅行结婚等形式。
参考资料:;page=1parent=60
回答者:风的娇羞 - 助理 二级 3-31 20:26
一、订 婚
解放前,婚姻论门第,讲究“户当门对”。男女双方不见面,媒妁撮合,双方父母同意即可永订终身。一般男方托媒人(俗称“介绍人”或“大人”)访寻合适的女子,问其生辰八字,若与男方合婚,提单瓶酒去女家说亲。女家若同意,将酒瓶打开喝酒,如果不同意,不开瓶口,将酒瓶退回,从此不提。
一旦同意联姻,就选吉日订婚。订婚时媒人领求婚者,带上成双的衣服或布料及点心、连瓶酒(两瓶相联的一种瓶)去女方家。女方家请来至亲盛情招待,喝完连瓶酒就算订婚。男方回去时,女方家在空酒瓶中盛满粮食让带回去。解放后,逐步由介绍人“引线搭桥”,男女双方见面,互相了解,情投意合后,约定日期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俗称“提提盒”或“下订礼”。
二、下 彩
订婚后,男方逢年过节和平素都可去女方家拜访老人及未婚妻。每去一次,必带一份薄礼。在结婚前一年或前几个月要下彩礼,俗叫“下酒”。男方备好衣物、礼钱、酒肉等,请介绍人同去女方家,女方家设席款待,其仪式同订婚,但规模略盛而已。彩礼钱根据双方家境而定。解放前,俗有“养女度荒年”之说。解放后旧习继续,彩礼钱,1956年前一般在80元至240元之间;1978年前,在400元至1000元之间;1979年后,上升到1600元至4000元之间。城市略高于农村,水川地区略高于山区。
三、结 婚
结婚时,男女两家根据双方生辰八字择选吉日良辰举行婚礼。男方结婚俗叫“娶媳妇”;女方出嫁称“嫁丫头”,出嫁日称“催妆”。女方家亲友恭喜俗称“添箱”,多送首饰、衣物、器皿、钱等。女方家设宴招待比较简单,择选至亲若干人随姑娘去男方家作客,称“西客爷”。给姑娘陪嫁妆据家境而异。一般是一对箱子、毡被、衣服及鞋袜、梳妆用具等。80年代开始,陪彩电、洗衣机、缝纫机、组合柜等家具。不可缺的要陪一对碗,叫“衣饭碗”。意为去婆家后衣禄不断。女方还要给公婆、至亲长辈及兄嫂要带件见面礼物,多为枕头顶、鞋袜之类的东西,在婚礼上认亲见面时赠送,俗叫“抬礼”。
男方家结婚之日备轿车两辆,按所择吉时迎娶新媳妇。到女家要带上“报恩索’’ (也称离娘索),即给女方父母送的衣物布料。还带上花馍馍、肉方子(四根猪肋条肉)及酒等。今民乐、大有、连城、通远等乡镇(原连城鲁土司辖地)在娶亲时,女方家要求男方要带一只母山羊(俗称讨吃羔)羔领献给家神。传说,原鲁土司辖民的家神叫“旮旯神”。姑娘出嫁如果不献“讨吃羔”,旮旯神就不喜欢,婚事就不吉利。娶亲去的人数要单,其中要有一妇女,叫“娶亲奶奶”。此人要选合属相的,父母、丈夫、儿女都齐全的,俗称“全和人”。娶亲轿车忌用骡子。姑娘离开娘家时要哭,否则,要被人耻笑的。出娘家门前,手拿一把筷子,转身抛在地上,表示不带娘家的财。女方家的人要偷藏轿车上的挽具等东西,临走时让新女婿出钱赎回。
新娘上下轿车要有合属相的亲人抱上抱下,俗称“抱轿”。娶进门时放炮、打锣,用和着食盐、五谷杂粮的色纸花打身,以示驱邪。这时不合属相的人要暂时躲避。新房炕上有合属相的未婚男子守床,俗叫“压床”。新房窗户用软红纸糊,新娘进房时要戳破窗纸。炕头、被中藏放核桃、红枣,象征团圆、早生贵子之意。举行婚礼时,男左女右,行三叩首礼,拜天地、祖先、父母。然后新夫妇互拜,再给来宾拜。这时,主持人说一些生财得福、尊老爱幼、早生贵子的古语喜话。尔后,新夫妇给父母及至亲长辈敬酒,磕头馈赠礼品,这叫“抬礼认亲”。有的女方陪嫁的东西这时让小姑开箱,展示于众,叫“摆针黹”。在摆“针黹”时,有些地方,还请一位能说会道的宾客,向亲朋好友们致词赞美新娘的针线手艺如何高超;同时也谦辞述说姑娘如何年幼无知、家教不严,手拙嘴笨,尚请婆家公婆多加谅解之类的话。女方给新女婿做一身衣服或鞋袜、腰带,在婚礼上由新娘的弟妹或侄辈呈上让新郎试穿。这时,新郎的同辈人用腰将新郎束住紧勒,让他掏钱给呈盘的人,这叫“掏腰包”。
婚礼毕,众人把门,新夫妇抢先入洞房,认为谁先进洞房,将来谁就是当家的。晚上闹新房,俗称“闹床”。有“三天的新媳妇没大小”之说。
结婚第三天,娘家的父母或兄嫂来吃“三日酒”。来时带着护襟、护袖等物,新娘穿戴上,下灶房做饭,这顿饭叫“试刀面”。有的在地上抛一把筷子让新娘去拾,测验其麻利与否。这一天,新娘由“全和人”领到麦场上给石磙磕头上香,这叫“回对爷”。这样一做,从此可以出门。回第一次娘家时要乘早出门,忌让路人看见。娘家住的时间不能超过在婆家待的时间。婚后,男方要携带酒礼答谢媒人。
旧时有纳童养媳之俗。寡妇改嫁被视为不贞,常由娘家、婆家干涉。解放后,恋人到结婚年龄,双方持介绍信一起到乡(镇)政府登记,领结婚证书,选定日期举行婚礼。其礼仪基本沿袭传统,但一些迷信、陈旧的礼节逐渐淘汰。如禁纳童养媳,寡妇改嫁自由,不拜天地,不抱轿,娶亲用车不用轿。70年代后期开始,县城机关、厂矿青年结婚时,也有政府、工会、青年团、妇联等部门组织集体婚礼,多选节假日举行。有的兴旅游结婚,其婚礼简单、文明而不多花钱。多以请来至亲好友,以糖果烟酒、饮料招待,再跳舞结束婚礼。这种习俗当地人大多不习惯。嫁娶讲派场,广收礼,大摆宴席,讲究烟、酒、菜的档次及娶亲车的数量、豪华等。自1980年以来,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城乡渐浓。
回民结婚,先请媒人向女方说合求婚,经女家允许后,只送“订茶”(茶叶、水果、羊肉等四色礼)表示已订婚,待双方准备就绪后,择日送大礼,并议定婚期。结婚前一日,请阿訇到女家问明生辰、经名,征求双方的同意后,诵“尼卡”(从宗教角度使婚姻合法化的经文)一遍。将女子净身接至男家入洞房。新郎在阿訇前承诺向女方交“尼卡”金若干,不拘何时付,许给新妇。若终生未交者,到临终时,必须向子女当面说清,双方才能俱无所憾。
结婚庆礼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结婚三节礼、结婚庆礼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