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育儿论坛(爱和自由育儿网首页)

时间:2022-12-15 阅读:11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爱和自由育儿论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爱和自由育儿网首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育儿心得:给孩子爱和自由

最近一个多月,通过读书学习,我认识到一个行为可能是由多个因素引起,比如我两岁半的女儿容易发脾气,情绪化。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能挖掘出诸多影响因素。

可能是我没有给孩子良好的情绪滋养,对孩子内心需求体察不够入微,跟孩子相处不够真诚,对孩子限制太多,孩子内心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才发脾气。

我不断调整心态,减少负面情绪,不再焦虑急躁,整个人表现出平和愉悦。陪伴孩子更加专注,有耐心,真诚而和善。

孩子需要合作时,我第一时间回应;孩子有哪些需求,我提前能够预判并在恰当时间给予满足;孩子发脾气大哭,我抱一抱亲一亲,和善的告诉她有事情要说出来。

对于需要限制的事情,我会提前讲清楚规则,比如视频每天看10分钟,糖一天只能吃一颗。其它的正常玩耍,如果孩子尽兴,没有危险的时候,尽量不对孩子说不,频繁发号施令,会破坏孩子的专注,让孩子无所适从。

一段时间后,孩子变得乖巧懂事,很少发脾气,情绪越来越稳定,还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我对她提要求或拒绝她的一些要求,她也很少生气,基本都会配合。

原来我们对孩子的那颗心有几分温度和真诚,孩子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获得了内在的满足,外在的表现才更舒服,才更愿意合作。

养育孩子,爱和自由很重要。爱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阳光和肥料,是给孩子内在注入力量。自由是让孩子自己发挥和探索,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作为家长,给足孩子爱和自由,再去影响孩子,让孩子由内而外的蓬勃生长。

【育儿】《爱和自由》- 4

小结: 专注力是如何形成爱和自由育儿论坛的。生命的秩序又是怎么 建立的。为什么很多成年人长大后会怨恨自己的父母没有给他创造好的条件帮助他。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第十三章:自由与纪律

我们必须严格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显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有爱和自由育儿论坛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生命的纪律是指秩序,智力的纪律是指专注,行为的纪律是指顺从,儿童能遵守事物的法则,也就是能顺从规则。

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月多地运用智慧,人就越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一个人在工作中,他内在的智力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他内心越平静,他越是守纪律。所有的儿童,当你给他提供智力发展的所有条件,他就会特别地出息:睿智,平静,守纪律。

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这是第一点。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成为纪律。

文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保姆带小孩总是跟他说不能动水龙头,不然会把衣服搞湿;等他去了外婆家,小孩很想动水龙头但是却不敢动,他告诉外婆说保姆跟他说不能动。保姆即使不在,他依然在控制着这个孩子。先忽略开水龙头这件事本身的好坏,这个孩子做什么已经听不到自己的心声,他不是自己的主人。当一个人不能成为他自己时,就会出现矛盾和挣扎,痛苦就产生了。

儿童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和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自动约定一些规则并很好地遵守它。

有很多孩子的生活和玩耍一直是被家长和老师安排好的,所以一旦给他了自由,他完全迷失了,不知道要做什么。事实上我们人类可贵的创造力就是被这些东西一次次抹杀了。无形中的一种禁忌使你不敢去思想,不敢去超越这个范围以外的事情。

第十四章:放下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走向理解的爱

父母或老人的过分呵护中长大的孩子,他没有办法衡量自己的能力。这种所谓的爱,把儿童的辨别能力,自卫能力和自立能力给剥夺了。这样的孩子还会变成不知天高地厚,自己瞎闯;失败后怨父母没有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怨没人帮他。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就在于如何把潜意识变为意识,其中包括对儿童的教育。警惕自己的潜意识,把潜意识提升上来,才叫真正的爱。

爱孩子需要学习,学习用正确的科学的意识取代过去从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潜意识,然后再把正确的意识变成潜意识。

父亲爱女儿,肯定女儿,夸奖女儿,对孩子的一生都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父母不懂,不知道,认为她大了,该像个样子。爸爸是女儿一生中第一个接触的男性,他的所作所为奠定了女儿以后择偶的标准。

家长的生命的状态越好,越能理解孩子。当我们了解一个人时,我们通过他对待孩子的态度就能知道他的状态。人格状态越统一的人,他的思想,语言,行为三者就越融为一体。

第十五章:发展心智与掌握知识

对儿童来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如果只是被动地考外力驱使去接受传授给你的知识,恐怕也只是记住一些专用语词和简单技巧,而不是发现他的内在规律和思想。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教小孩被唐诗宋词,背了很多长大基本上都忘了。幼儿期学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儿童自己发展自己的心智,生命,认知能力,认知技巧,这是最重要的。(那怎么帮助他们认知呢?)

【育儿】《爱和自由》- 3

第九章: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

儿童一切生活的基础和对未来的认识及行为几乎都归结于早起教育,而早起教育的爱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我认为爱的问题是儿童各方面成长的一个背景。

“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他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

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一位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出色。得到爱的孩子,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因为他有一个稳定的爱的环境。

父母越爱孩子,孩子也就越不依恋父母。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知道,不管父母到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种孩子更容易产生安全感,适应环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别人教给的。

怎样才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爱呢?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这些须建立在你对儿童生命发展了解的基础上,这就是爱。一位优秀的父母,他的爱的能力首先表现在他对儿童的了解上。

家长如何学会爱孩子?你必须看一些经典的书籍,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和精神的建构过程,明白人类的成长实际是精神的成长过程。这样就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为什么抓东西,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水,玩泥,用手抓饭吃等。

儿童0-6岁是1分钟都不能停止活动的,尤其是4岁以前的孩子。他的触摸,抓,握,扭等举动,全部都是他生命发展的要求,是他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并不是说他开始学数学,学识字才是开始发展心智。这些看似没有什么意义的活动,却是儿童身心综合发展的全部内容。

你宁可不给他一个好心,你也要给他一个好脸,他肯定成长得好。因为父母的“好脸”,能给儿童提供情绪安全的基础,其结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容易采纳与父母相同的价值观和其他的一些行为。

第十章:从爱走向独立

爱是孩子独立的前提,独立是孩子被爱的结果。不独立使我们根本没有心力来承担人生的重压,更谈不上乐观地对待人生,否则我们大多是人就不会在30多岁就放弃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我们精神的发展跟我们的生命,跟我们心里的发展本应是融合在一起的,本应是不分开的。

得到充分爱的人,不但是按事情规律行事,也是平静的,体谅人的,想帮助人的。

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他会对爱人顺从。什么是顺从?在感情上,在生活中,意志的升华就是顺从。

爱,首先是一种感觉,一种细微的情感,一种新的投向和归属,那投向中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轻松感,幸福感,一种完整的,被解救的感觉。爱,其次是一种给予的幸福,因为你曾感受过爱,知道被爱的感觉。而给予,就是独立的内涵。

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

第十一章:“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当孩子的心理和意志具备了发展的内在条件时,就有了追求独立的冲动。不要剥夺孩子追求独立的权利。(孩子自己用勺子吃法,自己穿鞋,自己要求做某件事都是他们追求独立的意识)

一个人哪方面不独立,哪方面就没有自由。奴役和以来的危险,不仅在于白白昂废掉了生命,导致软弱无能,而且正常人的个性发展中,也明显地表现出令人遗憾的堕落和退化。我指的是那种盛气凌人和专横跋扈的行为。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后代造就成为强有力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立和自由的人。这里的自由是一种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我们才能作为一个人而存在,才不会在思想和意志上丧失做人的权利,才不会受奴役。我们想教给孩子,我们用我们的主见,“强行”让孩子这样那样。我们鼓励孩子,用各种方法暗示孩子,惩罚孩子,这就是在奴役孩子。(那不用鼓励的方法教的话,那要怎样教呢?)

孩子接受的概念很多很多,你不知道他在看了什么电影或者什么东西后,接受了什么。

第十二章:应该怎样理解孩子

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更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

孩子观察什么就学什么,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让孩子学习的极好的机会。

孩子有一个“追求完美”的审美敏感期。很多时候宁可让他“浪费一点儿”,也不能破坏孩子的这种完美的追求。(例子:处在这个敏感期的小孩喜欢完整和整洁的东西,例如完整的饼,干净整洁的厕所等)审美观建立的好坏,决定孩子从小到大能否原理丑恶和犯罪,也就是说审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观。一个审美情趣方面很高雅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平庸,也不会很野蛮,更不会庸俗。

在你烦躁的时候,孩子更容易闹,你越烦躁,孩子越哭,也许你这种烦躁没有通过语言或者脸上的表情表现出来,但你心里那种烦躁的情绪,孩子用他的心灵能感觉出来。他知道那不是爱。

孩子观察和思考用的时间较长,孩子越小,用的时间越长,观察久了他就有深入,就有洞察。孩子会看透你。长久地观察也会一种专注。

关于爱和自由育儿论坛和爱和自由育儿网首页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s://www.dnjbh.cn/shengwa/147759.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