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老罗谈育儿,以及老罗谈ADHD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罗永浩“改变命运的演讲能力”讲座内容整理
老罗会说话是大家公认的,就连老罗自己也这样认为,所以他在这场专门讲演讲能力的讲座中说,他是目前国内最杰出的的演讲家,而且认为没有之一。老罗还是那么彪悍,还是那么爱吹牛逼,但这毫不妨碍依然有很多人喜欢他。也许就像他在讲座中说的,人们并不反感吹牛逼,只是反感不喜欢的人吹牛逼,如果是喜欢的人在吹牛逼,大家往往还是喜闻乐见的。
有赖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现在我们想听一次讲座变得十分方便,而且可以随时随地想听就听。老罗的这场关于演讲技巧的讲座是在“一块听听”平台进行的。在讲座开始之前,报名听这场讲座的听众人数就已经超过73000人,技术的力量使个人影响力极度放大,这是线下演讲所难以企及的。
这场讲座的主题是“改变命运的演讲能力”,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老罗主要讲演讲的一些技巧,偏重理论指导。后半部分老罗以他去年10月份锤子手机新品发布会的演讲为例,把理论联系到实际操作中。
在演讲能力部分,老罗首先谈到对演讲的恐惧。很多人都有对公开演讲的恐惧,老罗以他自己为例,“就连大家公认的国内演讲能力最强的人罗永浩”(有时候听老罗演讲都分不清他究竟是在装逼还是在吹牛逼),当初在新东方授课时讲座开始前也会感到恐惧和不安。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恐惧,但这也并非完全是坏事。根据心理学的理论,恐惧如果处理的好,也可以成为一种非常正面的、向上的力量。克服演讲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多练习,老罗认为其他方法都是扯淡,比如让演讲者想象台下听众都是躶体等等。在练习过程中,如果能用录像或者录音回放自己的演讲,让自己清楚自己的演讲能力已经达到什么水平,则能更好地克服对演讲的恐惧。最后老罗灌给大家一碗鸡汤:那些成功的人,都是不畏惧去做自己畏惧去做的事情的人。
关于演讲的本质,老罗认为演讲本质上是一种表演。但这种表演应该是真诚的。虽然不是天然的真实,是一种受过训练的真实,但演讲绝不应该弄虚作假。
在决定演讲能力的因素中究竟是天分更重要还是后天的练习更重要,老罗认为这要取决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演讲人。如果想把自己训练成一流的职业演讲家,天分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如果只是想在演讲方面比周围的大多数人做得好,只要心智上没有硬伤,靠努力、靠练习就足够了。
关于演讲的准备时间,老罗认为如果是一场大型的、正式的演讲,演讲者在准备大纲、充实内容、制作幻灯片、反覆彩排等方面所花费的总时长应该是演讲时长的100倍左右。老罗自己的产品发布会演讲时长2个小时,但为这场演讲他前期花费的时间大概是200小时。即使是公司内部的时长大概15-20分钟的小型演讲,前期的准备时间也不应该少于8-10小时。
演讲中幻灯片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幻灯片能让听众更容易接受一个信息或者一个观点,所以演讲者应该在准备幻灯片上花时间。但幻灯片只是一个很牛的演讲辅助手段,它不能替代演讲的内容和思想本身。
演讲时需要表现的有激情,但如果激情跟自己的性格严重不搭,演讲者最好也不要强求,否则会倒听众的胃口。演讲者最好的状态是他讲的正是他所从事的、热爱的事,讲的时候激情会自然流露,也是最真实的。否则就要本着职业的态度,为完成演讲这件事表现的很有激情,用激情伪装好演讲的前十几分钟,随后情绪也就会习惯成自然,使整场演讲表现得都比较有激情。
讲到这时,老罗又给大家灌了一碗鸡汤:一个人最好不要长期从事你感觉不到热爱和激情的事,否则你会累死自己也感觉不到什么幸福。
为做好一场有效传递信息的优秀演讲,老罗给大家总结了演讲技巧的48字要诀:
要有数据。列举数据能够帮助听众理解演讲内容,产生直观感受。
要吹牛逼。人们并不讨厌吹牛逼,只是反感自己不喜欢的人吹牛逼,却喜欢听自己所喜欢、欣赏的人吹牛逼。
要爱装逼。很多好的营销广告都是在装逼,但人们并不反感,相反还很喜欢。人们讨厌的是那些装得不好看的逼。
要开玩笑。幽默感是最受欢迎的东西。但如果你是一个天生幽默感比较差的人,也别背笑话集,容易适得其反。幽默是加分项,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要讲故事。故事能瞬间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开场白、传递理念时讲故事是非常好的方式。
要有画面。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
要提问题。演讲过程或与听众交流过程中提出问题,能吊起听众的好奇心,让听众跟着演讲者的节奏走。
要三段式。段落不要太多,三段式最符合人类记忆特点。事先给听众透露结构,抓住听众的心,让听众跟着你的节奏走。
要有境界。演讲结束之前有没有能够拔高的东西,升华境界,决定了演讲的水准。一场演讲有没有境界,取决于演讲者自身的修养和境界。
要讲逻辑。逻辑在演讲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听众的水平正相关。面对优秀、精英的群体演讲时逻辑尤其重要。
要有情感。这是一场演讲所必需的。
要标题党。这是演讲过程中有效吸引听众的方式。
随后老罗将上面讲到的这些演讲技巧还原到去年10月锤子科技新品发布会的演讲中,进行案例讲解。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那次发布会的视频,对照领会。
罗永浩:我感觉我们要卖疯了—发布会经典语录
导语:罗永浩老罗谈育儿,锤子科技创始人。曾先后创办过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学校老罗谈育儿,并著有《我的奋斗》一书。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2017发布会经典语录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发布会经典语录
软件行业都解决不了手机文字编辑的问题,我来解决,所以我天天加班终于解决了。
要我五年前我把手机做成这个样子,那些什么XX牌我才不和你玩,我简直不敢拿给你看。
我是祖传贴膜老工匠,我怎么会解决不了手感问题呢?
有情怀的手机外壳不是谁都能欣赏了的,用老罗手机外壳代表你有文化。
坚果Pro锐丽的异类,如果有一天我们卖了几百万上千万台,甚至傻X都在用我们的手机,你们要知道,这是给你做的。(此时老罗哽咽了)
我们来这开发布会,你们该鼓掌的时候就鼓掌,该喝彩的时候就喝彩,不要以为我们不正常。
对于OneStep图标的改进我们是做到了极致,你看这两个对比图,放大之后连一根草都不要重复。我们不是为了好看,我们就是要不一样!
我十分怀念金山词霸那个年代,因此我把PC端端词典功能用在了手机上。
用了闪念胶囊,以后我们聊着天,你都不知道我打开了搜索引擎,然后你老底都被我查出来了。
用过闪念胶囊的人都会发现一个问题,用完之后药不能停!
“你知道我这5年是怎么挺过来的吗?每次就是厚着脸皮再坚持一下。”罗永浩一边演示一边说,“从来没有失败的人,只有半途而废的人。”
“我感觉我们要卖疯了。如果有天卖了几千几百万台,要知道这是给你们做的。”罗永浩哽咽着说。之前,他曾表示,今年锤子手机的销量目标是400-600 万台
“做手机这行当刚开始特别难,但是一旦到达那个临界点,出现一个爆款,之后是有爆发式成长的机会的。”罗永浩说,他个人很向往做一个软件、硬件全能自己掌握的平台型的公司。
他说,他喜欢做科技,因为小公司有打败大公司的可能。
老罗在与罗振宇的“长谈”节目中,老罗谈了自己对于生存的看法:只有在每个时代的主流计算平台上玩下去,才会有拓展生态乃至拿到下个计算时代门票的.机会,而这个时代的主流计算平台,是智能手机。锤子一向依仗品牌和软件差异,为这个那些试图尝鲜的人提供了一个追求情怀的选择。预祝坚果Pro大卖!
罗永浩语录:
1. 就是这么硬朗,彪悍!
2.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你们就明白了。
3. 古代诗人去妓院是去谈恋爱的。
4. 刘一丝。
5. 哈哈狞笑,说:这你就不明白了吧!
6. 东京大屠杀。
7. 这道题多年来在新东方一直讲不明白,直到你们罗老师加盟了新东方。老教师都对我说:老罗,你可真牛!我赶紧说:快别这么说,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8. 我一听吓坏了,心说,啊...这样讲也行。
9. 令人愉悦的忧伤。
[8]10. 我真嫉妒你们能遇到这么牛的老师!
11. 中国教育的两大悲哀:1、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变态的中年妇女当教导主任。2、每个学校都有一个色迷迷的男体育老师,让男同学踢足球,自己带着一群女学生做游戏。
12. 我拍拍他肩膀说:小伙子穿的不错!
13. 熊冬眠时打呼噜。
14. 吃吧,吃吧,吃吧!!!
15. 你听了我的课,还上来问我买哪一本参考书,这是对我极大的侮辱.
16. 最后没办法,在食品卫生法里找到了一个"餐具必须热消毒"...
17. 抬头一看,麦当劳!哦,那不是厕所。继续跑。那就活该你尿裤子。
18. 控制一下你野马一样的思维.
19. 再过两年,皮肤脱落,脑袋长角.
20. 过去抽烟,现在改抽烟斗.
21. 一看长得像周杰伦,那是不是就可以踹他啦.
22. How awful it is a learned fool.
23. 节目一年比一年恶心,主持人是不变的恶心.
24. 在这个世界上,坏人大多都比好人勤奋.
25. 过去叫脸皮厚,现在叫心理素质好.
26. 绒毛一样的头发披在她肩上,看着特别好看,哭得肩膀一耸一耸的,看得我心都碎了.
27. 周星驰一看纳闷了 为什么管我叫大师?
28. 乾隆从背后拖出一个笔记本电脑.
29. 现在的孩子很奇怪,一分钱不挣拿着父母的钱,手机整天攀比型号.
30. 大娘,让我们离婚吧,确实TMD破裂了.
格局的高低,决定孩子的起点高度
格局一词最近很流行,同时也是人们的一个困惑词。格局听起来很高大上,感觉与我们生活毫不相关,但他却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的。为了弄清楚这个词的含有我特意地去查阅了家里存放已久的汉语规范大词典。
然而在网络上搜索到的内容又不同于词典上的内容,它却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格局的含义。网络上的格局就是对事物的认知范围,这样听起来就很容易让人明白格局是这么回事了。
谈到格局我就想到格局对整个家庭的影响,《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种格局谁都希望获得,但又不是谁都可以拥有。那么普通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格局呢?
在农村很多家长都支持读书无用论,一颗露水养活一颗秧苗,都考大学了庄稼谁来种,其他行业谁来做。这是我第一次听见读书无用论的反驳称,当时还让我一愣一愣的,现在想想实在可笑之极。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格局也是局限的,给孩子带来的格局那么就会局限在这一块。毕竟人无完人。
可以说老罗最大的希望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材,只要是对孩子有帮助的老罗都喜欢去研究一二。但是到了格局这一块老罗有点措手不及,因为格局这东西老罗自我感觉不行。于是老罗就在思考,既然格局需要大的认知那么我们就了解世界开始,于是老罗买了两张地图一张是中国的地形图,一张是世界的地形图。既然不能去世界看看那么就在家里先把世界看看,这样也能对孩子们有帮助。
有一天吃饭的时儿子不知道这么了来了一句,不行那么就去死吧!反正死了什么都不知道,我听了以后感觉这是一大问题,才一年级的小孩就有死的想法。正好看见家里墙上挂的地图,于是就给儿子女儿开始描述起世界的美好。非洲大草原,西伯利亚平原,内蒙古的羊肉串直到讲到美国的过山车城市时,只见儿女们都两眼放光。我只好叫他们快速解决完碗里的饭菜,四人一起来到电脑旁开始给他们搜索世界风景,迪拜的跑车看得儿子直接呼呼大叫,巴黎岛的风景让大女儿心生向往,非洲草原的动物图让小女儿如数家珍。后面问孩子们想不想去时,无不发出强烈狂热的呼声。不过我只能告诉他们,如果想实现这些愿望只能通过填充智慧获得更多的能力才能去实现。没有想到这一无心之举,儿女们都鼓起了劲开始努力学习了。甚至晚上还要求我用我的账号给他们直播,想赚点钱,我开怀大笑地答应了。然后每天晚上八点两个进入小学的孩子真的直播做作业读书了。真是让人欣慰,至于不好的想法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是老罗的后台数据,老罗只写 育儿 文章。来看老罗文章的最多的还是广东的朋友,可以看出来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他们整体的格局大小。同时见识与认知范围也决定了对家庭以及孩子的重要性。
我看到的是故事,别人看到的是政治
我看的是热闹,别人看的是时局
我们家长担心孩子学不了拼音,别人已经让孩子自己读拼音故事。
我们家长思考孩子未来时,别人已经为孩子未来道路铺垫完成。
一个家庭的整体格局靠父亲,一个孩子的起点高度靠家庭。你的脑袋决定了口袋,你的眼界决定了境界,你的成就取决于你的格局。
如何看待时下罗振宇火爆的知识付费现象?
从逻辑思维到得到APP,这两个产品的发展成功一直饱受关注。在中国快速发展、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机会挟裹着时代的浪花翻涌而上。逻辑思维火之前没有多少人关注碎片化学习的事,得到火之前也没有太多人清楚知识付费平台化模式怎么成功。而老罗成功的秘诀,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够了。
“未来的争夺在于国民总时间(GNT)”---罗振宇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这句话,而老罗对其商业背后的洞察无疑非常犀利。随着新兴互联网与移动端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一个是碎片化的时间价值得以释放,人们可以通过碎片化时间做很多事情,包括学习。第二是认知盈余,基于克莱·舍基《认知盈余》的核心观点——“人们的自由时间除了仅仅用于内容消费,还应更多用于内容分享和创造。”这是内容创业者的春天,包括罗振宇在内的一大批内容创造者红了,后面还有更多的内容创造者涌入,创造者的专业程度也不断提升。第三是网络信息大爆炸造成的注意力稀缺问题,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丰富信息使人们在挑选权威专业性内容上的成本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打破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平台化则是很好的手段,从供给端整合内容资源,需求端为精准用户提供优质体验。平台化模式正在成为众多品牌产业升级的契机。
所以逻辑思维的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认知盈余下“得到”的内容得到大量拥趸,“得到”作为知识付费平台的运作,正是如和菜头说的“解决的是在知识领域内的信息不对等问题,降低了学习梯度,从而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只要用户想要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快速有效的获得专业的知识内容,那么“得到”就能很好的满足。国民总时间的本质就是对用户注意力的抢占。
在免费为主流的市场上,罗振宇如何做到让大家为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是一个时代大趋势,这背后可以挖掘到“人们所面临的的竞争环境升级”、“人们对包括知识在内的消费升级”等很多理由。这里就不详细展开,比较值得谈一谈面对知识付费,为什么大家偏偏选择老罗?我觉得产品本身的成功是基础的,否则在这个资本泛滥的时代,讲故事的人那么多,死掉的产品会更多。和菜头说老罗是“媒体型名人”,抛开这种花里胡哨的说法,其实老罗就是很红,他个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流量入口。好的产品+流量,就形成了“爆品”。爆品的成功之处也是在快速的抢夺国民总时间。
网上对罗胖褒贬不一,为什么说他是骗子的声音?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得问问为什么有人觉得他是骗子?
网上搜一下,我觉得这位的反应比较有代表性:
可以看出,人们对老罗的质疑不是在产品,而是在其运营模式上,关于“粉丝培训”“粉丝线下活动”的一些质疑。这种质疑其实可以理解,就像当年红过半边天的李阳疯狂英语,现在看也越来越让人觉得像搞传销。
单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老罗个人IP和逻辑思维品牌聚集的流量庞大,这足以说明他的可取之处。但问题是他的粉丝活跃度并不高,安心做着“沉默的大多数”,“流量变现”就成了老罗的品牌运作所考虑的重要问题。和菜头在这一点上虽做了辩解但说得比较隐晦,大概是不想让受众觉得此举太过“功利”。可商业的本质就是谋利,在这个人人谈流量找流量的时代,谁会跟钱过不去。
最后我也想说,逻辑思维和得到作为知识学习平台,其价值在于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有效的对知识获取。它的其他附加价值对错与否都有市场去检验,毕竟这都是建立在供需基本的商业法则上的。是不是“骗子”也只是认知层面的问题而已。而如何不让“认知”成为“知识障碍”,才是个人学习成长中更应该关心的问题。
老罗和他的孩子:孩子握筷子姿势不对,问题出在哪儿?怎么办?
本文为“老罗和他的孩子”系列文章的第4篇,更多文章,欢迎关注本账号,老罗后期会持续更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碰到这些问题时,我们作为父母,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很重要。
处理得好,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会让他受益终身,而如果忽视,或者处理不当,就很可能让孩子形成不良习惯,有的还会打击孩子的对世界的好奇心,甚至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所以,在平时孩子的过程中,我非常留意孩子的一言一行。毫不夸张的说,在我家,关于孩子心智发育的细心程度,我比他妈妈都强。
前段时间和寒寒一起吃饭,偶然间发现他握筷子的姿势不对。
筷子是我们日常经常要用到的工具,说得直白些,某种程度上,它就是一个杠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两根筷子,正常使用时,其实靠近我们身体内侧的那根筷子是不动的,活动的只是外侧的一根筷子。我们的手只要掌握好支点位置和力度,就能在很小幅度范围内,夹到更大体积的食物。
但我留意到寒寒握筷子的姿势明显有问题,两根筷子都动不说,而且从夹菜到递送到嘴里,中间还要绕一圈,看起来特别费劲儿,也不美观优雅。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告诉寒寒,你握筷子的姿势好像有点问题,正常应该怎样怎样,并亲自慢慢地师范给他看,但他试过好几次都学不会。
很正常,孩子早已习惯目前这种握筷子的方式了,现在想改已经很难了。
说到这里,问题可能还是出在我们身上。
当年寒寒出生刚满6个月,我们就把他送回老家,让他姥姥帮忙照顾,我和老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去看看。
老人家带孩子,很多教育理念、方式一定和我们这代不同。比较多的表现是,平时可能比我们当父母的更宠爱孩子,习惯散养孩子,觉得孩子大方向对就好,不会过多在意孩子成长上的细节问题。
我印象很清楚,当年寒寒1岁多的时候,他就自己学会了握筷子,而且还当场夹花生米秀给我们看。
看孩子这么小就学会了使用筷子,而且还能很精准地夹起花生米来,全家人自然欢呼雀跃,都夸寒寒好棒。
我们一年见不到寒寒几次,看到寒寒进步这么多,心里只有高兴的劲儿,没留意他握筷子姿势对不对,夸他都来不及呢。
握筷子的姿势对不对,这是很细节的问题,很隐蔽,如果不仔细观察,一般很难发现。
寒寒和我们带了3年多,我们一直没发现这个问题,直到前段时间吃饭,我才偶然观察到。
听我提出这个问题后,他妈妈也仔细观察了下,确实有不妥的地方。当场想纠正寒寒,但已经形成习惯,他不怎么配合。但在我们反复几次的示范后,他开始一点点纠正。
试了好几次,终于看起来纠正过来了,我们也就没再提了。
昨天在家和寒寒吃饭,再次留意到他握筷子的方式,发现还是之前的旧习惯,根本没改过来。于是又提醒寒寒,他试过好几次,还是很困难。
没办法,习惯已经养成,想改的话会很难。
但寒寒还小,这样的细节问题完全可以现在开始避免,就看我们做父母的重视程度了。
昨天给寒寒示范好几次都没成功,他开始有抵制的情绪,我理解他,便不再强行纠正。
习惯的养成是长时间的过程,想改掉一个已经养成的习惯,也需要时间。那就慢慢来,我再多些耐心就好了。
昨天我甚至和他说好,后面要不要玩一个握筷子的游戏,通过这种他不怎么反感的方式来不知不觉地纠正这个习惯。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教学无痕”,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过程中孩子没有感受到大人说教式的压力,是以一种很轻松,很自然的状态在慢慢进步。
这种教育方式是我一直推崇和追求的,但想做到这点很难,需要我们大人在陪伴孩子过程中,花大量时间精力,而且要很细腻,很耐心,留意孩子的各方面的变化,技能上,心智上等等,但又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敏感,很刻意。
孩子的很多习惯,如果我们父母一开始就细扣细节的话,就不会出现后面所谓的各种问题。比如寒寒学握筷子,如果刚开始,我们大人能主动有意识教他如何正确握筷子,他也就不会自己摸索着捏,从而形成错误的习惯。
而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开始没注意到,最后还是出现了问题,那也没必要抱怨,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就是
解决问题的态度比结果更重要,一定不能着急,因为孩子会看到这一切,我们大人平时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看到,某种程度上都会给他们带来些影响。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谢谢大家的阅读。
陪伴孩子是终生的话题,为此我专门建了一个陪伴孩子的圈子,里面聚集的都是父母朋友。我们会在这个圈子里交流很多育儿经验和心得,分享各自觉得不错的育儿资源,比如课程、书籍等。
老罗谈育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老罗谈ADHD、老罗谈育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